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抑郁症前瞻性队列

论文3:团队在《Human Brain Mapping》发文阐述药物治疗对抑郁症大尺度脑网络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

明确抗抑郁药物对静息态大尺度脑网络的影响及疗效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对阐明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发现疗效相关生物标志物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对大尺度脑网络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没有研究从单一用药并根据治疗结局分组的角度探讨抗抑郁药物对静息态大尺度脑网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艾司西酞普兰为单一的抗抑郁药物,探讨其对抑郁症患者大尺度脑网络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组分析疗效个体差异的机制。本研究纳入未服药抑郁症患者41例、健康对照42例。抑郁症患者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根据12周末HAMD≤7分,分为缓解组(MDDr 20例)和未缓解组(MDDnr 21例)。所有被试于基线期和12周末行静息态fMRI扫描。基于BNA模板构建大尺度脑功能网络,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大尺度脑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线期降低的皮层下网络与腹侧注意网络网络间功能连接经12周治疗后升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图13)。

图片 4.png

图13整体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大尺度脑网络的影响

根据治疗结局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只有MDDr组皮层下网络与腹侧注意网络网络间功能连接有相同的改变,MDDnr组则无明显的变化(图14)。所有抑郁症患者包括MDDr和MDDnr,皮层下网络网络内和默认网络网络内的功能连接一直低于健康对照。相关分析发现,基线期皮层下网络与腹侧注意网络网络间功能连接与12周治疗后HAMD的减分率呈负相关。

图片 5.png

图14 分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大尺度脑网络的影响

综上,本研究发现皮层下网络与背侧注意网络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可能是艾司西酞普兰的作用靶点,并与抑郁状态的改善相关,且可能是药物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皮层下网络网络内和默认网络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可能反应了抑郁状态特征的异常。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和疗效个体差异提供了依据。该工作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中心王刚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媛研究员合作完成。张书懂博士为第一作者,周媛研究员和王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论文已被Human Brain Mapping杂志接收,DOI: 10.1002/hbm.26231,IF = 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