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抑郁症前瞻性队列

+

  • 文章列表2024-11-26

    1. 发表文章12篇[1] Zhou J, Xu J, Liu R, Qi H, Yang J, Guo T, Zhou J, Zhu X, Zhang L, Chen X, Lyu N, Feng Z, Zhang G, Liu M, Wang W, Wang Y, Zhang Z, Xiao L, Feng Y, Wang G.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depression (PROUD) in China: rationale and design. Curr Med (Cham). 2023;2(1):1.[2] Wang Y, Zhou J, Ye J, Sun Z, He Y, Zhao Y, Ren S, Zhang G, Liu M, Zheng P, Wang G, Yang J. Multi-omics reveal microbial determinants impacting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antidepressant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icrobiome. 2023 Aug 28;11(1):195.[3] Xie P, Zhou X, Li Y, Wu J, Zhang H, Huang Y, Tan X, Wen L, Ol…

+

  • 多模态融合图神经网络在抑郁症客观定量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多模态融合图神经网络在抑郁症客观定量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2024-11-26

    2024年1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金成教授团队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Patterns》上发表了题为“An objectiv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using a local-to-global multimodal fusion graph neural networ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局部-全局多模态融合图神经网络(LGMF-GNN)来应对抑郁症客观定量诊断的挑战。研究背景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对全球精神健康构成了多方面的挑战,其病因复杂,疾病发生发展涉及社会、心理和生物等多种因素。此外,该疾病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志物,医生临床诊断决策存在主观性强、误诊率高等问题。基于人工智能(AI)及数据驱动的诊断方法有望为…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主任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王乾教授团队合作构建基于脑功能表示学习的抑郁症亚型分类模型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主任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王乾教授团队合作构建基于脑功能表示学习的抑郁症亚型分类模型2024-11-25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课题组联合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王乾课题组,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IF=10.6,JCR 1区)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TAFFC, IF=11.2, JCR 1区)上发表了题为Randomizing Human Brain Function Representation for Brain Disease Diagnosis和Hierarchical Encoding and Fusion of Brain Functions for Depression Subtype Classification的研究成果,首次结合中国临床调研的主要临床特征类型,构建了基于脑功能表示学习的抑郁症亚型分类模型,为抑郁症的精准诊断提供影像学支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主任和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万晶晶教授团队合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检测方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万晶晶教授团队合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检测方法2024-11-25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万晶晶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杂志(IF=27.4, JCR 1区)上发表了题为“Vacancy-driven High-performance Metabolic Assay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D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客观的检测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晓楠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王韵副主任医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的万晶晶教授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彭代辉主任医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抑郁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精神检查是诊断抑郁症的主要方式,临床上尚无有效…

  •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膝下前扣带回(sgACC)功能连接对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膝下前扣带回(sgACC)功能连接对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2024-10-11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ontribution of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to prediction of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了膝下前扣带回(sgACC)功能连接在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中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sgACC与额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DLPFC及IPL)之间的功能连接对12周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疗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些发现深入揭示了抗抑郁治疗反应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指导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方向。该工…

  •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抗抑郁治疗效果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抗抑郁治疗效果2024-07-10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Brain Stim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add-on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验证了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联合低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索了tACS治疗前后抑郁患者的脑电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附加tACS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抑郁患者闭眼状态下脑电中左额叶α功率降低有关。该研究为抑郁症物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并初步揭示了tACS可能的抗抑郁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晶晶、博士研究生李丹、…

  •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抗抑郁治疗中的免疫学机制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阐述抗抑郁治疗中的免疫学机制2024-07-08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single-cell RNA-seq and ATAC-seq reveals heterogeneous differentiation of CD4+ naive T cell subsets i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联合ATAC测序(ATAC-seq)技术分析了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基因表达以及转录调控机制,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合微流控芯片对PBMCs分化及功能进行探索。该研究揭示CD4+初始T细胞数量、基因表达以及分化模式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