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肠道微生物组能有效鉴别重性抑郁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

发布时间:2020-02-12
浏览次数:

图片1.jpg

  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BD患者多表现为抑郁发作,这与MDD的症状相似。目前鉴别这两种疾病仍旧依靠病史及症状,使得早期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由于MDD与BD的药物治疗策略不同,误诊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增加自杀风险。因此,揭示MDD与BD的新的分子基础,挖掘客观的鉴别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是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通过微生物源代谢产物、细胞因子及免疫、迷走神经通路等影响脑功能,参与脑疾病发生。

  本研究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比较MDD(n = 165)、BD (n = 217)及健康对照(HC,n = 217)的粪便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现:(1)MDD、BD及HC三组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显著不同;(2)相对于正常对照,MDD组中上调的属于拟杆菌科的5个肠道微生物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和1个瘤胃菌科OTU形成一个正相关的共表达网络;而在BD组中,改变OTUs构建的共表达网络相对复杂、多样,主要属于毛螺菌科、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等。有趣的是,其中6个普雷沃氏菌科的OTUs在BD中相对于HC一致下降;(3)三组间共鉴定出26个差异OTUs,其主要属于毛螺菌科, 拟杆菌科, 假单胞菌科和瘤胃菌科。这些OTUs集可以有效地区分MDD、BD和HC组;(4)在26个差异OTUs中,4个OTUs(主要属于毛螺菌科)可反映MDD或BD的症状严重性。

  上述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明确MDD与BD相关的关键致病菌株及调控网络,明确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开发基于菌株的诊断与治疗新方法。该工作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完成,王刚、谢鹏及胡少华教授为共同通讯,郑鹏及杨健副研究员为共同一作,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190286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