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 精神病患者在疾病发作前已经表现出一些非特异临床症状,如:感知觉异常、怪异想法、记忆障碍、注意集中困难、焦虑抑郁等改变,常伴功能下降,概括为临床高危(CHR)状态。将近三分之一的临床高危个体会在未来2-3年时间内转化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精神病。目前临床访谈问卷仍是基于症状的主观评估,缺乏客观生物学依据。开展生物学研究,可为精神病早期识别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标记物。注意和前脉冲抑制(PPI)都是大脑选择…

  • 紧张症(Catatonia)是以精神运动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病因未明,可独立出现,亦可伴发于多种精神和躯体疾病中。紧张症可见于4%-6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71%的心境障碍患者。某些紧张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恶性紧张症,早期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血压波动、肌溶解、肾衰、肺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既往研究提示其与皮层运动网络和额顶网络功能异常有关,也与谷氨酸能/GABA能调节紊乱有关。但尚无研究深入探讨…

  • 氯氮平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服用氯氮平期间发生炎症或感染的风险增加,而炎症期间氯氮平浓度会升高,特别氯氮平治疗期间发生肺炎的患者死亡率较高。但目前缺乏针对炎症期间氯氮平升高及患者剂量如何调整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对前期的一项已发表的关于药物代谢酶基因SNP对氯氮平代谢的影响而纳入的131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炎症和氯氮平代谢抑制剂(舍曲林、氯丙嗪)对氯氮平血浆浓度的影响,…

  • 临床研究表明初始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如未能出现早期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继续原有治疗,仅有4%的患者可以达到症状缓解。因此,有学者建议应当在治疗2周对于无效者调整治疗方案,加拿大抑郁焦虑障碍治疗指南建议,如抗抑郁药物治疗2-4周无改善可以考虑换药或者增效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案孰优孰劣,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证据说明治疗策略调整的最佳时机,以及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本研究在中国的5家…

  • 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BD患者多表现为抑郁发作,这与MDD的症状相似。目前鉴别这两种疾病仍旧依靠病史及症状,使得早期鉴别诊断十分困难。由于MDD与BD的药物治疗策略不同,误诊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增加自杀风险。因此,揭示MDD与BD的新的分子基础,挖掘客观的鉴别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是人体最大、最直接…